蘑菇宝贝网,专业的母婴育儿知识网站!

宝贝网→

蘑菇宝贝网公众号
您的位置:宝贝首页>育儿问答 >骨产道异常(骨产道异常怎么诊断)

骨产道异常(骨产道异常怎么诊断)

2023-12-31 18:08:59育儿问答
一、骨产道异常分娩护理及注意事项对于存在骨产道异常的妈妈而言,在产前需要综合自身和胎儿的因素,来选择伤害性最小的分娩方式。在分娩后也要注意对产妇做日常护理,同时在饮食上也要注意,让产妇能恢复得更快。那么,骨产道异常分娩要怎么护理呢?

大家好,关于骨产道异常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骨产道异常怎么诊断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骨产道异常(骨产道异常怎么诊断)

一、骨产道异常分娩护理及注意事项

对于存在骨产道异常的妈妈而言,在产前需要综合自身和胎儿的因素,来选择伤害性最小的分娩方式。在分娩后也要注意对产妇做日常护理,同时在饮食上也要注意,让产妇能恢复得更快。那么,骨产道异常分娩要怎么护理呢?

👩‍⚕️产后特别护理

在产后,应该对产妇进行特别护理:1、避免会阴切口发生感染。2、护理有水肿的伤口要小心。

宜吃富含蛋白质及铁质的食品,选用植物性油脂,多采用水煮、清蒸、凉拌、烧、烤、卤、炖等方式烹调;禁食肥肉、内脏、鱼卵、奶油等胆固醇高的食物。忌粗糙食物。

狭窄骨盆分娩时的处理原则是:明确狭窄骨盆的类别和程度,了解胎位、胎儿大小、胎心、宫缩强弱、宫颈扩张程度、破膜与否,结合年龄、产次、既往分娩史综合判断,决定分娩方式。

忌食鸡肉、火腿、鸽肉以及各种蔬菜的汤类。此物即使煮的很烂,也不能操之过急。

二、骨产道异常怎么诊断

对于身材相对矮小、盆骨位比较小的女性而言,在分娩前需要进行骨产道的检查,如果存在骨产道异常的话,要结合胎儿大小、产力等因素来确定分娩方式。那么,骨产道异常怎么诊断呢?

骨盆是产道的主要构成部分,其大小和形状与分娩的难易有直接关系。骨盆结构形态异常,或径线较正常为短,称为骨盆狭窄。骨盆狭窄以骨盆入口前后径较多见。盆腔(中段)及骨盆出口狭窄较少见。产道正常而胎儿过大,因相对头盆不称而引起的难产,其临床表现及处理与骨盆狭窄相同。

在分娩过程中,骨盆是个不变的因素。狭窄骨盆影响胎位和胎先露部在分娩机制中的下降及内旋转,也影响宫缩。在估计分娩难易时,骨盆是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妊娠期间应查清骨盆有无异常,有无头盆不称,及早做出诊断,以决定适当的分娩方式。

1、病史。询问孕妇幼年有无佝偻病、脊随灰质炎、脊柱和髋关节结核以及外伤史。若为经产妇,应了解既往有无难产史及其发生原因,新生儿有无产伤等。

2、一般检查。测量身高,若孕妇身高在145cm以下,应警惕均小骨盆。注意观察孕妇的体型,步态有无跛足,有无脊柱及髋关节畸形,米氏菱形窝是否对称,有无尖腹及悬垂腹等。

3、盆骨测量。骶耻外径<17cm,应怀疑为扁平骨盆;各径小于正常值1.5cm以上者为均小骨盆;坐骨结节间径在7cm以下者,多同时存在中段狭窄,应进一步骨盆内测量。

4、头盆关系检查。产妇平卧,检查胎头与耻骨联合间的关系。头低于耻骨联合水平者,称跨耻征,表明无头盆不称;两者在同一水平线,为跨耻征可疑,可能有轻度头盆不称;头高于耻骨联合水平者,为跨耻征阳性,说明有明显头盆不称。

5、超声检查。可测量儿头双顶径及估计胎儿大小,阴道超声可作骨盆内径测量,可取代X线摄片。

在分娩过程中,应安慰产妇,使其精神舒畅,信心倍增,保证营养及水分的摄入,必要时补液。还需注意产妇休息,要监测宫缩强弱,勤听胎心及检查胎先露部下降程度。

三、骨产道异常的分类及诊断

(1)均小骨盆。骨盆形态属于女性型,但骨盆各径线均较正常低值少2cm或更多,骨盆入口、中骨盆及出口平面均狭窄。多见于身材矮小,体形匀称的妇女。如果胎儿较小,胎位正常,宫缩良好,有可能经阴道分娩,否则需行刮宫产术。

(2)扁平骨盆。主要特点为骨盆入口平面前后径狭窄。骶耻外径<18cm,入口平面前后径<10cm,对角径<11.5cm.扁平骨盆主要影响胎儿入盆。当胎头双顶径能通过骨盆入口平面时,可经阴道分娩;如胎头不能入盆,则应行剖宫产术。

(3)漏斗骨盆。骨盆入口平面各径线在正常范围,但中骨盆和出口平面均狭窄,骨盆两侧壁向内倾斜似漏斗状,故称漏斗型骨盆。其坐骨棘间径<10cm,坐骨结节间径<8cm,坐骨结节间径与后矢状径之和<15cm,耻骨弓角<90°,坐骨切迹宽度变窄。临产后胎头下降至中骨盆或出口时,妨碍胎头内旋转和娩出,形成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造成难产。

(4)横径狭窄骨盆。也称类人猿型骨盆。其特点是骨盆各平面均呈前后径长而横径较短。外测量骶耻外径正常或大于正常,而髂嵴间径、髂棘间径及粗隆间径皆较正常者短。分娩时胎头多呈持续性枕后位或胎头高直位,产程往往延长。

(5)畸形骨盆。骨盆外形失去正常形态,两侧不对称。有先天发育异常或外伤引起的畸形骨盆,髓关节病变或跛行所致的偏斜骨盆,骨质软化症骨盆等。畸形骨盆一般需剖宫产结束分娩。

(1)病史。询问既往有无影响骨盆变形的病史,如结核、佝偻病、骨质软化症及外伤等。经产妇还应着重询问既往分娩经过。

①一般检查。注意孕妇的身高、体型、步态,有无身材矮小、跛行、胸廓畸形、脊柱变形等;检查米氏菱形区是否对称。

②腹部检查。注意腹部形态,如有尖腹或悬垂腹,提示胎头入盆困难;查明胎位,胎位异常不易纠正者,考虑有骨盆狭窄的可能;测量子宫长度和腹围,并借助B超检查估计胎儿大小,估计头盆关系。初产妇临近预产期,经产妇临产后胎头仍不入盆者,应作跨耻征检查,跨耻征阳性者,表示头盆不称。

③骨盆测量。包括骨盆外测量和内测量,骨盆外测量有异常者,应补充内测量。

入口狭窄:如骶耻外径<18cm,应行阴道检查,了解骶骨岬突出程度,测对角径如<11.5cm,即可诊断骨盆入口狭窄。入口狭窄可分为3级:骶耻外径<17.5cm为轻度狭窄;骶耻外径<16.5cm为重度狭窄;骶耻外径<16cm为绝对狭窄。

中骨盆狭窄:阴道检查骶骨前面的弯曲度、骨盆侧壁内聚程度、坐骨棘突出程度、坐骨切迹宽度。如坐骨棘间径<10cm、坐骨切迹小于2横指、骶骨平直、可诊断中骨盆狭窄。

出口狭窄:主要测坐骨结节间径和后矢状径。如果坐骨结节间径<8cm,出口后矢状径<7cm,坐骨结节间径与后矢状径之和<15cm,耻骨弓角度<90°,尾骨前钩且骶尾关节固定,可诊断骨盆出口狭窄。

倾斜骨盆:除观察米氏菱形区是否对称外,还应测量两侧外斜径及两侧直径是否等长。外斜径是从一侧格前上棘至对侧髂后上棘间的距离,同侧直径是髂前上棘至同侧髂后上棘间的距离。如两侧外斜径值相差1cm以上,均视为异常。

④阴道检查。除了解骨盆情况外,还可判断头盆关系、先露下降程度、胎儿颅骨重叠程度、产瘤大小及宫口扩张程度等情况。阴道检查是判断能否经阴道分娩的重要依据。

⑤辅助检查。X线测量骨盆各径线较准确,但因对人体有一定损伤,故现已少用。B超测量胎头双顶径较准确,可帮助判断头盆关系。

四、骨产道异常的产妇

1、骨产道异常的产妇主要包括骨盆入口平面狭窄、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狭窄、均小骨盆、畸形骨盆。

2、入口平面呈横扁圆形,常见于扁平骨盆。表现为胎头衔接受阻,不能入盆。

3、出口平面狭窄者不宜试产,若出口横径与后矢状径之和大于15cm,多数可经阴道分娩。

骨产道异常和骨产道异常怎么诊断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关键字:护理 异常 妈妈 而言 

    看看以下问答是否对您有帮助

    更多>
    问:孕妇为什么会耳鸣呢
    答:

    大家好,关于骨产道异常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骨产道异常怎么诊断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一、骨产道异常分娩护理及注意事项对于存在骨产道异常的妈妈而言,在产前需要综合自身和胎儿的因素,来选择伤害性最小的分娩方式。在

    问:禽流感如何预防
    答:

    大家好,关于骨产道异常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骨产道异常怎么诊断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一、骨产道异常分娩护理及注意事项对于存在骨产道异常的妈妈而言,在产前需要综合自身和胎儿的因素,来选择伤害性最小的分娩方式。在

    问:巧克力囊肿如何根治
    答:

    大家好,关于骨产道异常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骨产道异常怎么诊断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一、骨产道异常分娩护理及注意事项对于存在骨产道异常的妈妈而言,在产前需要综合自身和胎儿的因素,来选择伤害性最小的分娩方式。在

    问:三个月婴儿枕头怎么选择
    答:

    大家好,关于骨产道异常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骨产道异常怎么诊断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一、骨产道异常分娩护理及注意事项对于存在骨产道异常的妈妈而言,在产前需要综合自身和胎儿的因素,来选择伤害性最小的分娩方式。在

    问:大姨妈量少怎么回事
    答:

    大家好,关于骨产道异常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骨产道异常怎么诊断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一、骨产道异常分娩护理及注意事项对于存在骨产道异常的妈妈而言,在产前需要综合自身和胎儿的因素,来选择伤害性最小的分娩方式。在

    蘑菇宝贝网QQ交流群

    10613862

    欢迎各位妈妈加入交流!

    宝宝的世界,等着我们去探索!

    • 官方微信→

      宝贝网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宝贝网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蘑菇宝贝网|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2023010308号-4 © 2018-2021 www.mogubaby.com版权所有,专业的母婴育儿知识网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