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宝贝网,专业的母婴育儿知识网站!

宝贝网→

蘑菇宝贝网公众号
您的位置:宝贝首页>育儿问答 >苹婆?苹婆的功效与作用

苹婆?苹婆的功效与作用

2023-11-22 21:53:50育儿问答
大家好,关于苹婆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苹婆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一、什么是苹婆梧桐科苹婆属常绿果树,乔木。又名凤眼果、七姐果。学名SterculianobilisSmith.。原产中国南部。南宋周

大家好,关于苹婆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苹婆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苹婆

梧桐科苹婆属常绿果树,乔木。又名凤眼果、七姐果。学名Sterculia nobilis Smith.。

原产中国南部。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1178年)一书中已有记载,栽培历史在800年以上。除中国外,亚洲的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日本等国均有分布。欧洲于1887年引入栽种。中国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和台湾等省(自治区)均有栽种。广东分布于粤中、粤西和粤东十几个市(县),尤以珠江三角洲栽种较多。广西以梧州及龙州一带、福建以龙溪地区、台湾以中部和南部栽培为多。

高8~15米。树冠圆头形,根系发达,一般入土可达1.5米,土层深厚者达3米,水平根分布达7米。树干粗糙,灰褐色。老枝直立,灰白色,小枝细瘦,嫩枝紫红色。单叶互生,纸质,阔短圆形,长8~25厘米,宽5~15厘米,先端尖或渐尖,基部钝;叶柄长2.5~5厘米,光滑。顶生或腋生圆锥花序,长20厘米;花小,杂性同株,雄花多于两性花,70至200枚簇生;花萼钟状,花径1厘米,5裂,外被灰白色茸毛,内部红色;裂片长条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而内曲,顶端互相粘合形成塔顶;两性花子房膨大成圆球形;柱头5裂,子房3室,每室胚珠3~5个。果轴长约15厘米,每轴结成2~5个荚果(蓇葖果);果长约10厘米,具果柄,果皮厚,革质,成熟暗红色,被短茸毛,长圆状卵形,先端具嘴,成熟时蓇葖果开裂。每果穗可结蓇葖果多达30个以上。每果种子1~5枚,多数3枚,成熟种子栗褐色,有粘质,椭圆至球形,纵径2厘米,横径1.5厘米,种子内有多层种皮(见图)。每年抽生枝梢2~3次,花芽着生于去年生枝条上,3月至5月开花,花期24~30天,果实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熟,称正造果。有时在8月至10月再次开花,12月中旬果实成熟,称暂造果。

苹婆?苹婆的功效与作用

苹婆喜温耐湿,适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地区栽培。在深厚、肥沃湿润的土壤上生长最好,产量高且稳定。但在干燥、瘦瘠的丘陵红壤或沙砾土及干燥土壤上也可栽培。苹婆叶大而多,需水量大,开花期干旱,易引起落花落果,秋冬季干旱,常引起落叶,雨水充足则生长和开花结果良好。

目前,中国苹婆尚未大规模经济栽培,品种资源尚待研究整理。

苹婆繁殖易,实生、扦插、高压和嫁接均可,以扦插为最常用。实生播种用新鲜采下充分成熟的种子,播种后1个星期即发芽,6~7年生可开花结果。扦插宜选用中等成熟度的枝条,过老或过嫩的均不理想,以春季萌芽前扦插为宜;用5000ppm吲哚丁酸溶液速浸处理插条,可促进生根。通常栽培株行距7~10米,植穴宜大、深,并施入充足基肥。采果后宜将过密枝、重叠枝、枯枝和病虫害枝疏去,使树冠内部枝条光照充足,可使树冠内、外枝条都能开花结果,并减少病虫害。苹婆易过旺,可于夏秋间选择2~3年生壮旺的分枝进行环状剥皮,促进开花。主要有根腐病和为害花果的木虱及青翅羽衣。

种子富含淀粉,也含蛋白质和脂肪等,可生食或煮食,味如板栗。果皮与蜜枣、陈皮煎服,可治血痢。叶片阔大,裹粽有特殊香味。树皮可作制绳、织麻袋和造纸原料。树冠美观,适作观赏树和行道树。

二、苹婆的功效与作用

苹婆在生活中并不常见,说起苹婆很多人并不认识,它的长相很奇特就像红红的豆荚一样,苹婆壳里装着几个苹婆籽,微微的张开,就像一张开心的红唇。作为一种木本粮食植物,苹婆的营养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苹婆的树干通直,高可达20m,树皮褐色。单叶互生,倒卵状椭圆形;腋生圆锥花序、下垂,花杂性,无花瓣,花萼微带红晕,花期4-5月,8-9月可二次开花。蓇葖果卵形,9-10月成熟时红色。由于苹婆年产量少,加上祭祀习俗熄微,故很少大量种植的果园,只有零星种植。

1、苹婆的富含维生素A,维A具有明目,辅助治疗多种眼疾,增强免疫力,清除自由基,促进生长发育,保护胃、呼吸道黏膜的功能。

2、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能储存和提供热能;维持大脑功能必须的能源;调节脂肪代谢;提供膳食纤维;节约蛋白质;解毒;增强肠道功能。

3、苹婆的这些营养价值很适宜夜盲症,容易长粉刺、疖疮等皮肤病,肺气肿,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人群食用。

苹婆的功效体现在可解毒,止呕消嗳,提高免疫力,补充能量,明目,和胃。

在中医中记载:【性味】甘,温。①姚可成《食物本草》:“甘,温。”②《生草药性备要》:“甘,平。”

【功用主治】温胃,杀虫。治虫积腹痛,翻胃吐食,疝痛。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治脏腑生虫及小儿食泥土,腹痛,癖块积硬。养肝胆,明目去翳,止咳退热,解利风邪,消烦降火。”

②《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生天婆究(小儿烂头疡)煅存性,开油搽;消热气,煲肉食。”

【选方】①治腹中蛔虫上攻,心下大痛欲死,面有白斑:罗晃子、牵牛子各七枚。水煎服。

②治翻胃吐食,食下即出;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罗晃子七枚。煅存性,每日酒调下方寸匕,服完为度。

③治疝痛:罗晃子七个。酒煎服。(选方出姚可成《食物本草》)

【壮药】美果囊,美难:根治胃溃疡;树皮治哮喘《桂药编》。

【傣药】湾洪(西傣):根茎治胃痛,胃肠炎,痧症,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风湿性腰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滇省志》。湾洪(西傣),蛮呼阿(德傣):根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风湿性腰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胃痛,胃肠炎,痧症。腹泻,红痢《滇药录》。

种子(凤眼果):甘,温。温胃,杀虫。用于虫积腹痛,翻胃吐食,疝痛。果荚(风眼果壳):平,淡。用于中耳炎,血痢,疝气;外用于痔疮。

三、苹婆是什么意思

1、苹婆是梧桐科、苹婆属常绿乔木,叶长椭圆形;初夏开花,无花冠,花萼粉红色,圆锥花序;果实分为四五个分果,外面暗红色,内面漆黑色。原产于中国、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在中国分布于广东、广西的南部、福建东南部、云南南部和台湾。广州附近和珠江三角洲多有栽培。

2、苹婆的种子可食,煮熟后味如栗子。树冠浓密,叶常绿,树形美观,不易落叶,也是一种很好的行道树。广东习俗中苹婆果实是七姐诞的祭品,若没有便会用假苹婆果实代替。由于苹婆年产量少,加上祭祀习俗熄微,故很少大量种植的果园,只有零星种植。

四、苹婆是什么水果

1、苹婆是一种不是很常见的水果,相信很多人都没有见过,苹婆又被称为“凤眼果”,吃过它的人一定知道它的果实和我们平时吃到的不太一样,一个荚里会有几个果子。苹婆的种子是可以食用的部分,一般是把它煨熟了来吃,味道和我们平时的栗子挺像的,口感比栗子要更好一些。

2、苹婆的原产地是在中国、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我国广东地区这种食物还是比较常见的,其实这与广东人的传统习俗有关,苹婆在以前常被用来作为祭祀的祭品,最近几年,由于苹婆的产量比较少,祭祀的风俗也有减弱,所以苹婆现在也只有零星的种植。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字:很多 朋友 今天 大家 

    看看以下问答是否对您有帮助

    更多>
    问:白化病症状 白化病的症状
    答:

    大家好,关于苹婆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苹婆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一、什么是苹婆梧桐科苹婆属常绿果树,乔木。又名凤眼果、七姐果。学名Sterculia nobilis Smith.。原产中国南部。南

    问:负离子的作用(负离子是什么东西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谢谢)
    答:

    大家好,关于苹婆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苹婆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一、什么是苹婆梧桐科苹婆属常绿果树,乔木。又名凤眼果、七姐果。学名Sterculia nobilis Smith.。原产中国南部。南

    问:白带增多的原因,白带多的原因是什么
    答:

    大家好,关于苹婆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苹婆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一、什么是苹婆梧桐科苹婆属常绿果树,乔木。又名凤眼果、七姐果。学名Sterculia nobilis Smith.。原产中国南部。南

    问:捐精全过程 捐精需要有什么程序
    答:

    大家好,关于苹婆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苹婆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一、什么是苹婆梧桐科苹婆属常绿果树,乔木。又名凤眼果、七姐果。学名Sterculia nobilis Smith.。原产中国南部。南

    问:五联疫苗包括哪些?狗狗五联疫苗包括哪些
    答:

    大家好,关于苹婆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苹婆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一、什么是苹婆梧桐科苹婆属常绿果树,乔木。又名凤眼果、七姐果。学名Sterculia nobilis Smith.。原产中国南部。南

    蘑菇宝贝网QQ交流群

    10613862

    欢迎各位妈妈加入交流!

    宝宝的世界,等着我们去探索!

    • 官方微信→

      宝贝网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宝贝网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蘑菇宝贝网|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2023010308号-4 © 2018-2021 www.mogubaby.com版权所有,专业的母婴育儿知识网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