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宝贝网,专业的母婴育儿知识网站!

宝贝网→

蘑菇宝贝网公众号
您的位置:宝贝首页>育儿问答 >格林巴利?什么是巴林格利综合症

格林巴利?什么是巴林格利综合症

2023-11-18 17:05:41育儿问答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格林巴利,什么是巴林格利综合症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格林巴利是什么疾病1、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Snydrome,GBS)是一组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格林巴利,什么是巴林格利综合症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格林巴利是什么疾病

1、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nydrome,GBS)是一组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原因很多,但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发病前有非特异性感染史与疫苗接种史,而引起的迟发性过敏反应性免疫疾病,其主要病变是周围神经广泛的炎症性节段性脱髓鞘。其临床症状为起病前1-4周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病史,或有疫苗预防接种史。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为多。如果症状不严重,除常规治疗外,应从饮食、休息、睡眠、个人卫生、适当锻炼等多方面综合辅助治疗。

2、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有以下几点:①对症治疗。最重要的是防止呼吸肌麻痹。重症患者要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辅以机械呼吸机维持,并预防感染给以抗生素。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这是减低病死率的关键。②支持疗法。加强营养,不能进食者要及早插鼻饲管,灌以牛奶、菜汤及高营养物质;还要对患者的肢体进行运动以及步态训练,并配以针灸、按摩。③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疗效较好,并且安全,副作用少,但是价格昂贵;激素也广泛应用于治疗本病,但副作用较多,应慎重使用。

二、格林-巴利综合征简介

目录 1概述 2疾病名称 3英文名称 4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别名 5疾病分类 6 ICD号 7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资料 8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病因 9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10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10.1先兆症状 10.2运动障碍 10.2.1肢体瘫痪 10.2.2躯干肌瘫痪 10.2.3脑神经麻痹 10.3感觉障碍 10.4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10.5实验室检查 10.6电生理检查 11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并发症 12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 12.1 GBS的诊断以临床诊断为主 12.2诊断标准 12.3实验室检查 12.3.1脑脊液 12.3.2血象及血沉 12.4辅助检查 13需要与吉兰巴雷综合征鉴别的疾病 13.1脊髓灰质炎 13.2急性脊髓炎 13.3周期性瘫痪(周期性麻痹) 14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治疗 14.1急性期 14.1.1脱水及改善微循环 14.1.2神经营养代谢药 14.1.3血液疗法 14.1.4免疫抑制剂 14.1.5支持和对症治疗 14.2恢复期 14.3转诊 14.4注意事项 15吉兰巴雷综合征的预后 16吉兰巴雷综合征的预防 17相关药品 18参考资料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吉兰巴雷综合征已经自动替换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可点此恢复原貌,或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概述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és syndrome,GBS),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AIDP)[1]、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是由病毒感染或感染后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为累及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és syndrome,GBS),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AIDP)[1]、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是由病毒感染或感染后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为累及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是急性或亚急性肢体软瘫、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可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和呼吸衰竭[1]。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理特点是髓鞘脱失和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1]。

格林巴利综合征病因不明,目前认为 CBS是一种感染后免疫介导的疾病[1]。相关的感染性病原可能包括巨细胞病毒、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肺炎支原体、乙型肝炎病毒和空肠弯曲杆菌等[1]。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常伴面神经瘫痪、吞咽困难、发声无力和呼吸肌瘫痪、肺部感染,少数出现眼外肌瘫痪。可有心动过速、多汗、突发性高血压或膀胱括约肌障碍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因呼吸肌瘫痪而危及生命。大多数病人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轻者多在1~3个月好转,数月至1年内完全恢复,部分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肢体无力、肌肉萎缩和足下垂等。重症病人的肢体瘫痪很难恢复,常因呼吸肌麻痹、延髓麻痹或肺部并发症死亡。少数病例可复发。

acute infectious polyradiculoneuritis;吉兰巴雷综合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吉兰巴雷综合征;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病;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神经系统疾病>周围神经疾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神经系统疾病>周围神经疾病>免疫介导性周围神经病

格林巴利综合征可见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男性多见,老年也可罹患。四季均有发病,夏、秋季节多见。呈急性、亚急性发病,少数起病缓慢。近50%患者先有病毒性感染的前驱症状。常因呼吸肌麻痹、延髓麻痹或肺部并发症而死亡,病死率为5.7%~23.2%。少数病例可复发。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以往认为与病毒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有关。现已明确GBS是由细胞及体液免疫介导的,由周围神经特异性抗原引发的抗体导致髓鞘脱失的疾病。

GBS病前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CJ)感染率较高,是促发本病的重要因素。

早期血清学研究发现48%的患者各种病毒补体结合试验呈阳性反应,如感冒及副感冒病毒、单胞病毒、腺病毒等。近年国内外均发现GBS患者病前,空肠弯曲菌感染率较高,但均非直接感染周围神经,而只是促发本病的重要因素。

A*** ury等将死于本病患者的临床病理与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AN)的表现做了对比,认为二者之间极为相似。国内学者检测GBS急性期患者脑脊液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发现脑脊液的T细胞增加,外周血的T细胞下降等现象(周善仁等,1983)。近来发现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2(IL2)浓度均明显升高,并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好转的恢复期,两者浓度均下降且接近正常。提示由巨噬细胞和抗原激活的T细胞所分泌的TNFα和IL2可能直接和间接参与周围神经脱髓鞘的病理损害(雄鹰等,2000)。

另一些研究在患者血清中检测出与补体结合的抗髓鞘IgM抗体以及多种高滴度抗鞘糖脂抗体和抗GM1等抗体。此外,脑脊液中IgG、IgA升高,并出现寡克隆IgG。近期的研究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性T细胞和活化的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从血液进入周围神经参与损害周围神经的过程,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起著一定的作用。

尽管一些实验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但已明确GBS是由细胞及体液免疫介导的,由周围神经特异性抗原引发的抗体导致髓鞘脱失的疾病。

神经病理改变主要在周围神经系统。是脊神经根系统而广泛的节段性脱髓鞘和炎性细胞浸润,轴索改变相对较轻,仅见肿胀和扭曲。

脊神经前根较后根先受损和较重,周围神经近端较重,远端相对较轻。疾病早期主要是神经水肿、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形成血管周围套,脊神经根和周围神经内也有单核细胞浸润和增多,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破坏施万细胞基底膜导致广泛的节段性脱髓鞘,偶可累及脊髓。疾病中期可见神经内膜成纤维细胞明显增生,疾病后期可见施万细胞增生。

部分爆发型病例,在急性期由于极强的免疫反应可使轴索损伤、断裂甚至成颗粒状。少数于疾病恢复期(6~7周)也有严重的轴索变性。

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北方发现的GBS变异型即急性运动轴突性神经病(acute motor axonal neuropathy,AMAN),其病理改变主要在轴突。前根及周围神经广泛程度不一的Wallerian样变性,髓鞘脱失轻微,炎性病灶少见。病变的纤维虽无淋巴细胞浸润,但在变性区域可发现巨噬细胞。并认为此型和CJ感染关系尤为密切(李春巖等,1993)。

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病前常先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腹泻等。

四肢呈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且常自下肢开始,逐渐波及双上肢,也可从一侧到另一侧。极少数病人首先仅限于双下肢。通常在1~2周内病情发展到最高峰,以后趋于稳定。瘫痪一般近端较重,四肢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壁、提睾反射多正常,少数可因锥体束受累而出现病理反射征。起病2~3周后逐渐出现肌萎缩。

颈肌瘫痪者不能抬头。肋间肌、膈肌瘫痪者可出现呼吸肌麻痹(20%~30%),表现为胸闷、气短、语音低沉(似猫叫声)、咳嗽无力、不能平卧、胸式或腹式呼吸运动度减低(一般肋间肌麻痹早于膈肌)及呼吸音减弱,严重者可因缺氧或呼吸道并发症而导致昏迷、死亡。

约半数病人可有脑神经损害,以舌咽、迷走和一侧或两侧面神经的周围性瘫痪为多见,其次是动眼、滑车、展神经。偶见视盘水肿,可能为视神经本身炎症改变或脑水肿所致;也可能和脑脊液蛋白的显著增高,阻塞了蛛网膜绒毛,影响脑脊液的吸收有关。

常为首发症状,以主观感觉障碍为主,多从四肢末端的麻木、针刺感开始。检查时牵拉神经根常可使疼痛加剧(如Kernig征阳性),肌肉可有明显压痛(双侧腓肠肌尤著)。客观检查可有手套、袜套样和(或)三叉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减退,也可无感觉障碍。感觉障碍远较运动障碍为轻,是本病特点之一。

初期或恢复期常有多汗,臭味较浓,可能系交感神经受***的结果。少数病人初期可有短期尿潴留,可能因支配膀胱的自主神经功能暂时失调或支配外括约肌的脊神经受损所致。部分病人可出现血压不稳、心动过速和心电图异常等心血管功能障碍。

脑脊液在发病后1~2周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并在第2~8周最为显著,以后渐渐恢复。白细胞数不超过10×106/L,细胞学分类以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为主,并可见巨噬细胞。蛋白含量显著增高。糖及氯化物正常。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F波潜伏期延长或消失见于脱髓鞘性GBS。若为AMAN则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或轻度减慢。感觉纤维的F波潜伏期正常或轻度延长。

GBS可以再次发生。一般相隔数月至数年称再发型GBS。再发时症候常重于首次发作。Fisher综合征为GBS的另一种变异型。此型起病呈急性进展,主要为眼外肌瘫痪、共济失调和腱反射消失三联征,偶可伴以四肢轻瘫及CSF蛋白细胞分离。这些GBS的变异型的发病机制和以髓鞘脱失为主者有所不同。

格林巴利综合征常伴面神经瘫痪、吞咽困难、发声无力和呼吸肌瘫痪、肺部感染,少数出现眼外肌瘫痪。可有心动过速、多汗、突发性高血压或膀胱括约肌障碍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因呼吸肌瘫痪而危及生命。

(1)根据病前1~4周内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史或疫苗接种史[1]。

(3)两侧对称性运动和感觉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症状:四肢弛缓性瘫痪,严重病例可累及肋间肌和呼吸肌导致呼吸麻痹。有肢体远端感觉异常和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可有脑神经损害,以双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其次为舌咽和迷走神经麻痹[1]。

(4)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蛋白含量升高而白细胞数正常或稍高[1]。

(5)神经电生理异常表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阻滞,通常低于正常的60%,远端潜伏期延长可达正常的3倍,F波或H反射延迟或消失等[1]。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1993年,已参照国际资料制定出我国的GBS诊断标准。一般根据病前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前躯症状、1~2周后迅速发展为四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严重者出现延髓麻痹和呼吸肌瘫痪即应考虑本病。

若CSF呈蛋白细胞分离,瘫肢电生理检测提示周围神经干近端或远端受损更有助确诊。

多有蛋白增高而细胞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为本病的另一特征。脑脊液蛋白常在发病后7~10天开始增高(增高的幅度不等),4~5周后达高峰,6~8周后逐渐下降。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的幅度与病情并无平行关系,少数病人肢体瘫痪恢复后,脑脊液蛋白含量仍偏高,有些病人的蛋白含量始终正常。脑脊液和血液的免疫学检查常有异常。

白细胞总数增多和血沉增快,多提示病情严重或有肺部并发症。

肌电图检查其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及病程有关。急性期(病后2周内)常有运动单位电位减少,波幅降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可正常,部分可有末潜时延长,但常有F波(近端运动纤维传导)潜伏期延长或波形消失。也可通过运动诱发电位(MEP)测定,了解神经根及周围神经近端损害程度,异常率可达74.1%。2周后逐渐出现失神经电位[如纤颤和(或)正锐波]。病程进入恢复期或更晚时,可见多相电位增多,出现小的运动单位电位(新生电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常明显减慢,并有末端潜伏期延长。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也可减慢。

格林巴利综合征需要脊髓灰质炎、急性脊髓炎、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重症肌无力等相鉴别[1]。

脊髓灰质炎起病时多有发热,肌肉瘫痪多呈节段性,且不对称,无感觉障碍,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常增多。

急性脊髓炎虽然急性期也呈弛缓性瘫痪,但常有锥体束征及横贯性感觉障碍,且括约肌功能障碍较明显。脑脊液蛋白和细胞均有轻度增高或正常。

周期性瘫痪发病急,可呈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少数病例也可有呼吸肌麻痹,但常有血清钾含量降低及低钾心电图改变,病程短,补钾后可迅速恢复,多在数小时至3~4天自愈。

尚应注意和铅、砷所致的急性中毒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及癌性多发周围神经病相鉴别。

首选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疗法,应在出现呼吸肌麻痹前尽早实施[1]。

①20%甘露醇或10%甘油葡萄葡萄糖液(糖尿病病人除外):250或500ml静滴1次/d,7~10次为1个疗程。如病情严重并有心肺并发症者,可适当合用利尿药(如呋塞米)等。

②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250~500ml静滴,1次/d,7~10次为1个疗程。

③激素治疗:对重症者可大剂量短程使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头1~2天用10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第3~7天改用500mg静滴,1周后改口服,半个月后停服。

激素疗法疗效不确定[1]。常规剂量激素并不能阻止病情发展和缩短病程[1]。

如大剂量B族维生素,胞磷胆堿0.25~0.5g肌注或静滴。并可选用神经生长因子、甲钴胺(弥可保,500μg)、重组牛(人)堿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堿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1 600U)肌注1~2次/d。神经节苷脂(GM1)20~40mg,1次/d肌注。

急性期给予足量B族维生素、维生素C、辅酶Q10和高热量易消化饮食[1]。

对病情严重或有呼吸肌麻痹、肺部并发症者,可早期选用下述治疗。

①大剂量人体免疫球蛋白:每天剂量0.3~0.4g/kg,连用3~5次。治疗机制与调节免疫功能有关。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疗法应在出现呼吸肌麻痹前尽早实施,一日0.4g/kg,连用5天[1]。禁忌证是免疫球蛋白过敏或先天性IgA缺乏患者[1]。

②血浆交换疗法:可清除血浆中的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等有害物质,以减轻神经髓鞘的中毒性损伤,促进髓鞘的修复和再生。1次交换血浆1000~1500ml左右,每周2~3次,3~5次为1个疗程。由于本疗法尚存在一定缺陷,有被安全性较好的血浆吸附疗法所替代的趋势。

血浆置换疗法可以缩短疗程和减轻疾病的程度,常见副作用为输血浆后肝炎,可在有条件的三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进行[1]。

③紫外线辐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每天或隔天1次,5~10次为1个疗程。可增强氧代谢和调节免疫功能。

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期在其他药物效果不佳或有用药禁忌的情况下或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可用硫唑嘌呤,应注意其细胞毒性[1]。

支持和对症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与酸堿平衡;预防长时间卧床的并发症;如预防坠积性或吸入性肺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由此引发的肺栓塞[1]。

①加强呼吸功能的维护,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可能发展为呼吸肌瘫痪者,如病人已出现呼吸表浅、频率增快或咳嗽无力、排痰不畅时,宜早行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

②肺部并发症的防治:定期翻身、拍背,定期充分吸痰,并注意无菌操作,预防肺部感染,早期选用适量抗生素。

③防止电解质紊乱,在有条件的医院,应对重症患者进行心、肺功能监护。

④保证足够的营养、水分和休息:充分的休息对体力的保存和抗病能力的增强甚为重要,故对烦躁、休息不好者可适当选用苯二氮卓类镇静药。并可定期输新鲜全血或血浆。对吞咽困难者可及早使用鼻饲,以保证充足的营养、水分及服药,并可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恢复期可继续使用B族维生素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并酌情选用理疗、体疗、针灸和***等康复措施。

重症患者需要转三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治疗[1]。

1.呼吸肌麻痹是本病最主要的危险,经鼻导管给氧及清理呼吸道后,短时间内仍无改善者,动脉氧分压低于70mmHg应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及早机械通气[1]。

2.如果患者合并Ⅸ、Ⅹ对脑神经麻痹,应更早考虑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1]。

3.重视康复治疗,早期进行肢体被动活动防止挛缩[1]。

大多数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人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轻者多在1~3个月好转,数月至1年内完全恢复,部分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肢体无力、肌肉萎缩和足下垂等。重症病人的肢体瘫痪很难恢复,常因呼吸肌麻痹、延髓麻痹或肺部并发症死亡。少数病例可复发。

格林巴利?什么是巴林格利综合症

李大年报道1963~1973年间收治的231例病案。当时主要依靠的药物为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处理呼吸肌瘫痪以早期气管切开给氧为主。病死率为23.2%。死亡者几乎全部有呼吸肌瘫痪。其后对生存者111例进行长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2个月(6个月~10年)。内中64.4%完全康复,留有后遗症者32.2%,病死率3.4%。这和同期其他医院(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1975)的报道接近。

近年来随着治疗药物的发展和呼吸机等技术设备的改进,早期即可得到合理的治疗,故病死率已大幅度降低。李大年报道1994~2000年间收治的176例,病死率为5.7%。此外,由于神经康复设备的完善和规范的训练,致残程度也明显得到改善。

自身免疫性疾病尚无较好的预防办法。对临床治愈病人预防复发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防止感冒。

2.练习正确的咳嗽、咳痰方法,防止肺部继发感染。

3.疫苗接种、妊娠、手术可诱发本病。

4.重症病人,突然丧失活动能力,易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应进行适当心理疏导。

三、什么是巴林格利综合症

巴林格利综合症,即为格林-巴利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急性疾病,发病时主要以外周神经、神经根损害为主,并且还伴有脑脊液中蛋白—细胞分离的特征。

格林-巴利综合征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复发型和慢性进行型。发病前主要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症状,如发热、腹泻等。

格林-巴利综合征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腱反射消失,无锥体束征;感觉障碍以受累肢体远端疼痛及对称性手套、袜套型感觉减退为特点;肌肉可出现萎缩,而萎缩症状多见于远端。

1、维持和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关节活动主要以被动活动为主,由近端关节开始,动作轻柔,只活动到痛点,必要时可应用矫形器、夹板等将受累关节保持在功能位,防止关节变形,同时注意摆放正确的体位。

2、增强肌力的训练:根据瘫痪肌肉的功能情况相继进行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循序渐进,动作应缓慢,范围尽量大,可稍加大训练强度,以争取肌力的最大恢复。

3、应用夹板和矫形器保持良好的体位,防止关节挛缩变形。由于肢体长期瘫痪,肌肉和骨骼会出现疼痛,水肿等各种问题。

4、一般由坐位到站位,通过频繁地抓握和放松的手工活动,增加手的操作能力和灵敏性,帮助患者早期的适应生活和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格林-巴利综合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

好了,关于格林巴利和什么是巴林格利综合症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关键字:今天 大家 解答 什么 

    看看以下问答是否对您有帮助

    更多>
    问:拔火罐对身体有好处吗
    答: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格林巴利,什么是巴林格利综合症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格林巴利是什么疾病1、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nydrome,GBS)是一组神经系统自身免疫

    问:板栗不能跟什么一起吃
    答: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格林巴利,什么是巴林格利综合症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格林巴利是什么疾病1、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nydrome,GBS)是一组神经系统自身免疫

    问:用醋洗脚有什么功效
    答: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格林巴利,什么是巴林格利综合症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格林巴利是什么疾病1、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nydrome,GBS)是一组神经系统自身免疫

    问:小婴儿洗澡正确的方法
    答: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格林巴利,什么是巴林格利综合症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格林巴利是什么疾病1、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nydrome,GBS)是一组神经系统自身免疫

    问:安胎食物?安胎的食物有哪些
    答: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格林巴利,什么是巴林格利综合症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格林巴利是什么疾病1、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nydrome,GBS)是一组神经系统自身免疫

    蘑菇宝贝网QQ交流群

    10613862

    欢迎各位妈妈加入交流!

    宝宝的世界,等着我们去探索!

    • 官方微信→

      宝贝网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宝贝网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蘑菇宝贝网|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2023010308号-4 © 2018-2021 www.mogubaby.com版权所有,专业的母婴育儿知识网站!联系我们